早前一家人一起到附近的電影院看”玩轉腦朋友”這套合家歡卡通電影。一家人一起悠閒快樂地看電影,之後更分享看法,實在是一件樂事。電影令人有一點啟發。
故事描述一個11歲的女孩,和電影中其他人一樣,腦內有幾個不同的小精靈,有樂、怒、哀、驚、憎等不同角色。當某個小精靈就個別事件負責操控後,會引致主人翁有不同的反應。負責樂的小精靈為了讓因不適應搬家而情緒波動的主角重拾快樂,因應主角的真實生活變化,令她被逼離開主控區,在她的腦內各個區域險象橫生,阿樂應怎樣做才能幫到主角呢?
如果真的如電影中的情景,因著不同的成長時間內的樂怒哀憎經驗,累積的核心記憶,會造就出個人獨特個性的話,我們實在需要為孩子的童年留下更多快樂的回憶,使他們將來成為積極的人。
另外,家長也可以留意一下自己與孩子的獨特溝通模式。每次要發"怒"前,是否因為對方的"憎"在發功呢?在面對家庭困難時,一家人同"哀",把心裡的說法分享,會否令"樂"重現呢?這些都值得深思留意。
另外,家長也可以留意一下自己與孩子的獨特溝通模式。每次要發"怒"前,是否因為對方的"憎"在發功呢?在面對家庭困難時,一家人同"哀",把心裡的說法分享,會否令"樂"重現呢?這些都值得深思留意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